张卫 官方网站

http://zhangwei.zxart.cn/

张卫

张卫

粉丝:387288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张卫,中国当代艺术家、平面设计家、批评家、策展人、独立电影人。山东人,长沙生,北京住。广州美院毕业。创作活动及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中国先锋摄影》、《中国当代艺术...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张卫:在文本图象世界里重新洗牌

  艺术家张卫毕业于广州美院国画系,曾经受过十分严格的专业教育,可是他近年来的创作,按传统的标准来评判,却一点也不专业,以致让一些传统主义者常常会感到莫名的愤怒。

  首先,他也没有像其他国画家那样,以对经典图像加以修正的方式业表达心境,而是将代表传统文化的图像与代表西方文化的图像加以并置、对照,明显具有一种调侃、滑稽的意味。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张卫的创作方法颇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那就是从观念的表达出发,大胆采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媒介与图像。尽管非驴非马,难以归类,被人责骂,也在所不惜。在一篇短文中,张卫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反殖民”的文化立场,由此,他还把近作命名为“VS系列”(在英语里VS含有针对、对照、比较的意思)。如果结合他的作品加以分析,我们似乎并不难发现,他所反抗的正是西方通过艺术话语对东方进行控制的特殊意识形态。

  对世界现当代艺术史十分熟悉的人都知道:近一百多年来,西方通过武力与经济,已经成功地把文化与艺术推向了世界。在今天,西方当代艺术的强大话语权正在支配着世界艺术的格局,而东方艺术则只能处于屈就边缘的地位,这就是艺术殖民化的历史性趋势。看看西方不断推出各个双年展、三年展与文献展,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到问题已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

  正是从以上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张卫对所谓“后殖民”问题的认识首先源于语言上的焦虑。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资源也好,形式资源也好,更多来自于西方,所以当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借用西方的艺术语言及文化标准。这不仅使得对殖民者的反抗仍然是以殖民者早已预设好的艺术语言来进行,而且使得所谓的反抗事先已遭化解,。并完全失去了对殖民性艺术语言的破坏性与颠覆性。毫无疑问,张卫显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简单的回到过去,即照搬传统的语言模式来对抗西方—许多人正是这样做。在他看来,进行“后殖民”批判绝对不能简单地用二元对立的模式来进行。正如德里达早已深刻指出,二元对立观的要素首先是区分优劣,其次是想办法由我占据中心,而非我沦为边缘。那些 强调未来世纪必然是东方之世纪的人其实是在重犯西方殖民者的错误。

  张卫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方面,他以中国画的基本图式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他又用并置、拼装的方式,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照中机智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手段。

  在这里,并置是要在东西方的对比参照中,求得超越双方的引申含义,以及因这二者的交织而获得的现实意义,那就是东西方的两种不同价值观产生于绝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有优劣,不能在整体上简单地说谁比谁更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用齐白石笔下的消闲文人与大影星梦露相对照、用古代中国宫女与西方现代女孩相对照都旨在说明类似的问题。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西方文化价值必然具有普世性的妄论。

  老实讲,我很赞赏张卫这种主张多元共存的文化态度。因为比起那些希望打倒西方,从而使东方成为中心的人来,他显然站得更高一些。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在著名文章《框架的神话》中指出,文化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冲突,但也可能导致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人们对所谓不一致的文化现象应采取宽容开放的态度。其实,纯而又纯的东方文化并不存在。执着于纯粹的传统教义,就会走向偏执的、极端的原教旨主义。一部历史足以证明,中华文化乃是不同文化互相碰撞的结果。没有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现在的世界文化,包括东西方文化就不会如此美好。说现实点,没有改革开放导致的外来文化冲击,当代中国的文化也肯定不是如今这个样子。对此,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吗?(鲁 虹)